原文链接一道fork面试题,本文对其内容进行组织优化,新增Unix高级环境编程中对此部分功能的讨论。如对文章内容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讨论。由于微信订阅号的限制,发布后不能再编辑,因此可以通过阅读原文来获取最新文章内容。如果文章内容存在错误,欢迎发送消息讨论。
#include <stdio.h>
#include <sys/types.h>
#include <unistd.h>
int main(void)
{
int i;
for(i=0; i<2; i++){
fork();
printf("-");
}
wait(NULL);
wait(NULL);
return 0;
}
如果你对fork()的机制比较熟悉的话,这个题并不难,输出应该是6个“-”,但是,实际上这个程序会很tricky地输出8个“-”。
要讲清这个题,我们首先需要知道fork()系统调用的特性,
fork()系统调用是Unix下以自身进程创建子进程的系统调用,一次调用,两次返回,如果返回是0,则是子进程,如果返回值大于0,则是父进程(返回值是子进程的pid),这是众为周知的。
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是,在fork()的调用处,整个父进程空间会原模原样地复制到子进程中,包括指令,变量值,程序调用栈,环境变量,缓冲区,等等。
所以,上面的那个程序为什么会输入8个“-”,这是因为printf("-");语句有buffer,所以,对于上述程序,printf("-");把“-”放到了缓存中,并没有真正的输出 C语言的迷题,在fork的时候,缓存被复制到了子进程空间,所以,就多了两个,就成了8个,而不是6个。
另外,多说一下,我们知道,Unix下的设备有块设备和字符设备的概念,所谓块设备,就是以一块一块的数据存取的设备,字符设备是一次存取一个字符的设备。磁盘、内存都是块设备,字符设备如键盘和串口。块设备一般都有缓存,而字符设备一般都没有缓存。
对于上面的问题,我们如果修改一下上面的printf的那条语句为:
printf("-\n");
或者是
printf("-");
fflush(stdout);
就没有问题了(就是6个“-”了),因为程序遇到“\n”,或是EOF,或是缓冲区满,或是文件描述符关闭,或是主动flush,或是程序退出,就会把数据刷出缓冲区。需要注意的是,标准输出是行缓冲,所以遇到“\n”的时候会刷出缓冲区,但对于磁盘这个块设备来说,“\n”并不会引起缓冲区刷出的动作,那是全缓冲,你可以使用setvbuf来设置缓冲区大小,或是用fflush刷缓存。
#include <stdio.h>
#include <sys/types.h>
#include <unistd.h>
int main(void)
{
int i;
for(i=0; i<2; i++)
{
fork(); //注意:下面的printf有“\n”
printf("ppid=%d, pid=%d, i=%d\n", getppid(), getpid(), i);
}
sleep(1000); //让进程停留十秒,这样我们可以用pstree查看一下进程树 return 0;
}
于是,上面这段程序会输出下面的结果,(注:编译出的可执行的程序名为fork)
ppid=8858, pid=8518, i=0
ppid=8858, pid=8518, i=1
ppid=8518, pid=8519, i=0
ppid=8518, pid=8519, i=1
ppid=8518, pid=8520, i=1
ppid=8519, pid=8521, i=1
面对这样的图你可能还是看不懂,没事,我好事做到底,画个图给你看看:
注意:上图中的我用了几个色彩,相同颜色的是同一个进程。于是,我们的pstree的图示就可以成为下面这个样子:(下图中的颜色与上图对应)
这样,对于printf(“-“);这个语句,我们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,哪个子进程复制了父进程标准输出缓中区里的的内容,而导致了多次输出了。(如下图所示,就是我阴影并双边框了那两个子进程)
在我电脑上运行该程序,然后通过pstree -p找到fork程序。
相关知识
上面图中从上而下,首先是通过stdio库将用户数据传递到stdio缓冲区,该缓冲区位于用户态内存区。当缓冲区数据填满时,stdio库会调用write()系统调用,将数据传递到内核高速缓冲区(位于内核态内存区)。最终,内核发起磁盘操作,将数据传递到磁盘。
图片左侧所示为可用于任何时刻显示强制刷新各类缓冲区的调用,图右侧所示为促使刷新自动刷新的方法,一是通过禁用stdio库的缓冲区,二是在文件输出类的系统调用中启用同步,从而使每个write()调用立刻刷新到磁盘。
分析如下程序:
fork_stdio_buf.c
#include <stdio.h>
#include <stdlib.h>
#include <unistd.h>
#include <sys/types.h>
int
main(int argc, char *argv[])
{
printf("Hello world\n");
write(STDOUT_FILENO, "Ciao\n", 5);
if (fork() == -1)
printf("fork");
/* Both child and parent continue execution here */
exit(EXIT_SUCCESS);
}
执行gcc -g -o fork_stdio_buf fork_stdio_buf.c
然后当我执行./fork_stdio_buf时预期输出
Hello world
Ciao
当执行./fork_stdio_buf >output
cat output时程序输出:
Ciao
Hello world
Hello world
相关分析:
首先是在进程的用户空间内存中维护stdio缓冲区,因此,通过fork()创建子进程时会复制这些缓冲区。当标准输出重定向到终端时缺省为行缓冲(printf中有换行\n),所以会立即显示函数printf()输出的包含换行符的字符串。当标准输出重定向到文件时为块缓冲,所以当调用fork时,printf()输出的字符串仍在父进程的stdio缓冲区中,并随子进程的创建而产生一份副本,父子进程调用exit()时会刷新各自的stdio缓冲区,从而导致重复的输出结果。
write()的输出结果先于printf()出现,是因为write()会将数据立即传给内核高速缓存,而printf()的输出则需要等到调用exit()刷新stdio缓冲区。